住房保障既關系民生福祉,又事關經濟全局。
過去的12年,是杭州市保障住房建設管理成果集中體現的12年,也是杭州市全面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的12年,更是十余萬戶老百姓得保障、實現“住有所居”夢想的12年。
從最開始的“摸著石頭過河”到現在日趨成熟的“杭州模式”,從“住有所居”到“住有宜居”,從“實物配租為主”到“實物貨幣并舉”,杭州公租房保障真正實現了“應保盡!。
一系列的探索和進步中,這座城市逐漸走出了一條獨具“杭州特色”的保障之路,也逐漸彰顯出全國典范的樣本價值。
提前超額領先全國交出全年答卷
“公租房的品質一點也不比商品房差,配套設施很人性化,還有高科技的智能化系統,生活在杭州真的很幸福!眮碜杂江西景德鎮的姜小姐,是一個不折不扣的“新杭州”人,談起公租房的居住體驗,她連連稱“很滿意,很知足!
2014年姜小姐來到杭州,住過公司集體宿舍,也租過安置房,自從申請公租房成功住到“普福心苑”后,她表示在杭州真正有了家的感覺。
姜小姐是杭州市公租房住房保障體系受益百姓的一個縮影。迄今為止,杭州主城區廉租房已累計保障住房困難家庭1.3萬余戶,經濟適用房累計惠及8.5萬余戶家庭,市本級公租房(含廉租房)累計保障4萬余戶家庭。
2016年,杭州住保房管局在住房保障體系上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。截至11月底,杭州推出公租房(廉租房)配租房源5459套,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1;新增貨幣補貼保障家庭949戶,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35。
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的杭州住房保障體系,在形勢發展及工作的深入中不斷實現自我進化。從2010年開始有了一個重大的轉變——公共租賃房開始進入市場并規模不斷擴大。杭州住房保障經歷了從“以售為主”向“以租為主”的戰略轉變,從由廉租住房、經濟適用住房、公共租賃住房、拆遷安置房、危改房組成的具有杭州特色的“五房并舉”住房保障體系,向公租房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轉變。
綜觀近幾年杭州公租房保障工作,不僅重實績,更追求保障模式的創新,無論是為困難群體解決居住問題還是搭建幫扶平臺、減免租金等一些保障措施,杭州的公租房保障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。
為了確保杭州現有住房保障供應體系的優化運行,杭州還通過政策、制度、技術、人才等多方面給予了保障。如政策方面,形成了完善的政策體系,覆蓋了保障方式、動態管理、日常服務等全流程,為工作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;制度方面,建立完善了“安居 創業”服務、特殊困難群體服務的聯系、合作、實施機制,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;技術方面,開發了智能化管理系統、網上房源互換平臺、網上預申請平臺等服務系統;人才方面,培養了一支高效、成熟、有奉獻精神的專業日常管理隊伍,為保障家庭提供貼心服務。
杭州的公租房保障只有一個宗旨:讓更多低收入家庭“居者有其屋”,讓更多困難群體“弱者有其助”。
升級品質保障群體從“住得上”到“住得好”
近年來,杭州住保房管局大力發展以公租房為主體的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,著力破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難問題,以改革的思路持續推動住房保障優化升級,使保障家庭能夠從以往的“住得上”升級到“住得好”。
在杭州這座東方品質之城,公租房的品質遠遠超過了很多人對于“保障性住房”的印象,成為很多人眼中“幸福居住”的代名詞。
杭州商品房項目內配建保障房工作,這早已不是一件新鮮事。在這方面,杭州無論從政策出臺時間上還是從實際完成數量上,均處于全國領先。早在2011年,杭州就明確提出“在科學規劃、合理布局的前提下,商品住房供地總量中安排10的土地用于建設或配建保障性住房”,并在《杭州市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租賃管理暫行辦法》中明確將商品房內配建公租房作為公租房供應的主要形式之一。
前文姜小姐所居住的“普福心苑”公租房,邊上就是商品房“遠洋心里”。從外立面看,一樣的磚紅色,一樣的用材,絲毫看不出差別。配套上,“普福心苑”跟“遠洋心里”享受同樣免費的室內、室外兒童游樂設施和健身器材等設施。商品住宅采用的很多高科技的自動寄/收快遞柜、可視門禁系統等智能系統,普福心苑也有。不同的是,普福心苑的居住者們是免費享用物業提供的同等服務。
按照租賃市場上的行情,同樣地段的商品房兩居室即使花上2000元/月也租不到。但是,姜小姐一家人目前住的是兩居室,59平方米的兩居室僅需950.21元/月,還免物業費。
杭州的公租房早已實現了精裝修交房,拎包即可入住。根據《公共租賃住房裝飾裝修基本要求》,在租戶入住前對公租房的客廳、臥室、廚房、衛生間、陽臺等功能區進行基本裝修,按照“經濟、實用、簡潔、環保”的原則,每平米的裝修費用大約在500元左右。
在提供高品質的公租房同時,相應的配套設施也在推動完善。以規模最大的公租房項目田園公租房為例,杭州住保房管局通過與交通部門相協調,在周圍設立了6條公交線路,道路兩側還設有公共自行車租賃點,解決小區居民“最后一公里”問題。在教育配套上,規劃了三所幼兒園、兩所小學和一所中學。此外,還在項目內部規劃了近2萬平方米的沿街商業用房,滿足住戶日常所需。
從讓租戶能夠住得上,到住得好、住得安心,公租房配套設施的完善極大地提升了保障家庭的幸福感。
創新模式“互聯網 ”管理服務升級
住房是保障人們正常生活起居的重要構筑物,是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現實需求。
在杭州,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群眾安居問題,將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體系“杭州模式”作為構建和諧社會和提高群眾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。
杭州公租房,突破保障對象的戶籍限制,將非戶籍的穩定就業、創業群體納入保障體系,實現保障對象全覆蓋。截至目前,已累計保障4萬余戶家庭。
杭州住保房管局積極響應杭州市“努力使杭州成為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的樂園,構建一批面向人人的眾創空間等創業服務平臺”的號召,對有創意、有想法的創業人士給予“安居 創業”支持。
冬日的早晨,暖陽從窗戶折射進蔣村西溪人家內一幢南北通透的公租房樓座,一大批80后、90后的新興創業者正在各自的辦公工位上忙碌著。
這個被命名為“創業魔方”的場所,是由團市委聯合市住保辦共同打造的創業苗圃,是全國首個公租房創客空間“住創1215”,使有志于創業的青年人才能“零門檻、零等待、零距離”開啟創業之路。
“邁崎”品牌的創始人小狄是一個典型的85后。早在大學時期就開始做代理的他,畢業后義無反顧地留在了杭州。今年4月,經過“創業魔方”等系列審核后,他和他的團隊正式入駐其中。
“這里的租金是121.5元/月·工位,24小時水電、公共空間物業、保潔保安等服務均免費!比腭v后的小狄也擁有了公租房申請資格,預計明年2~3月可拿到鑰匙。居住和辦公租金,再加上物業費、水電、保潔等費用,這里比外面一年能省下超5萬元。這對于像小狄這樣創業者而言,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成本控制。
除了經濟上實實在在可見的福利,創業魔方還提供培訓、超低息貸款、法律顧問等創業路上的幫扶,實現對初創企業發展一體化式顧問的軟性服務。
為年輕人提供創業平臺,這是杭州市住房保障體系給予保障對象的個性化服務。截至2016年10月,像小狄這樣的大學畢業生創業人員,已有2300余名新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和創業人員由政府解決了居住和創業難題。
十多年來,杭州的住房保障工作通過不斷在保障體系、房源品質、保障方式等方面采取調整、升級舉措,持續走在了全國前列。
2016年,杭州住保房管局圍繞“住有所居”,加快實現住房保障方式的“轉型升級”,在主城區范圍內全面啟動公租房貨幣補貼的受理工作。申請貨幣補貼的家庭只要符合條件全部予以補貼,真正實現了“應保盡!。
廉租房和公租房實現就地互轉,是杭州住保房管局的又一大創新便民舉措。截至目前,共有318戶原廉租房保障家庭通過了申請審批,實現原地轉租公租房保障;164戶原公租房保障實現了原地轉租廉租房保障。
此外,杭州住保房管局實施公租房房源動態調整也屬全國首創。因結婚、生育、離異等原因導致人口變化的公租房保障家庭,可直接申請調整房源戶型。
《杭州住房保障優化升級躋身全國典范》相關參考資料:
杭州 限行 升級、杭州限購升級、杭州機場安檢升級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、產業優化升級、貿易結構的優化升級、升級優化、杭州優化排名、9項升級優化